• 用創新的技術,為客戶提供高效、綠色的驅動解決方案和服務

    以科技和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公司動態

    擔起綠色發展的企業責任

    時間:2020-12-04
    分享到:
    綠色發展理念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導思想。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的發展方式是對傳統現代化發展路徑的揚棄,既強調經濟發展對國家強盛和人民富裕的重大意義,也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對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基礎作用和倫理價值。企業是推進社會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力量,其不僅要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也必須承擔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綠色”內涵

      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企業社會責任中的“綠色”內涵,就是要求企業走綠色發展的道路,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利益,而是通過技術創新、轉型升級、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等方式,減小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切實肩負起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的社會主體責任。

      企業建立的初衷和最終目標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企業發展往往需要較多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投入,且隨著企業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來越突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出,旨在從根本上維護公眾的切身利益,限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實現自身發展。不可否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就是犧牲公眾利益獲取經濟利益的典型代表。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來自重工業、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雖然有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支付了一定的環境成本,但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理念,不僅危及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安全,更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因此,現代企業必須積極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從經濟利益上看,企業利益包括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企業的發展如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將會導致其賴以生存的環境紅利的消失和市場信譽的下降,其實質是犧牲長遠利益換取短期利益。從倫理價值上看,企業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其存在與發展必須以社會環境的安全、穩定為依托。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和自然人一樣都無法脫離自然環境而存在,企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是在維護自身的發展利益。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推進,企業應當積極肩負起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企業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蔽覈髽I必須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積極承擔起建設美麗中國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強國的市場主體責任。

      一是要培養和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企業走綠色發展的新型現代化道路,首要的任務是轉變思想認識,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以及企業自身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決定了無論是作為自然人的公民還是作為社會組織的企業,都必須認識到自然資源的稀缺性與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企業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通過科學決策盡可能避免或減小企業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和破壞。

      二是要積極履行環境保護責任?,F代企業的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向自然界排放廢棄污染物,二是大量使用破壞生態環境的工業產品。前者如化工企業、鋼鐵企業和有色金屬企業等,后者如物流企業、餐飲企業等,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排放的廢棄物以及制成和使用的產品,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負有節能減排、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承擔環境保護與治理費用等責任和義務,應當嚴格按照我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積極履行環境保護的義務。

      三是要加大對環保事業的關注和投入。在我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工作中,市場機制的引入和企業的積極參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國已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并在全社會掀起熱潮,極大推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但是,這一制度還面臨著垃圾類型區分困難、個別群眾分類意愿低、回收基礎設施不完善、垃圾處理產業鏈不健全等問題。對此,一些科技企業通過開發專門的垃圾分類App,有助于居民更好進行垃圾類型識別,或者通過設計可自動識別垃圾類型的回收箱,解決垃圾分類回收的問題。另外,許多傳統的垃圾處理企業也通過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實現垃圾分揀回收的智能化、高效化??梢?,企業的關注和積極參與,是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綠色發展理念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引下,我國企業應積極參與各類環保事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

      企業承擔綠色發展責任的有效路徑

      第一,培養企業承擔綠色發展責任的內生動力。推動企業承擔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導企業主動做出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即激發企業自覺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內在動力。企業作為追逐經濟利益的市場主體,其承擔的社會責任表現為一種法律或道德上的義務,但究其本質仍然是某種利益在驅使企業做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比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積極履行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是因為食品安全與企業信譽幾乎決定了企業的生存與否: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企業將破產倒閉甚至承擔刑事責任。同樣的道理,推動企業積極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責任,需要開拓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前景和釋放環境保護市場的經濟潛能。一方面,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加大對環保事業的投入,激發環保市場的活力和潛力,使企業有利可圖;另一方面,要將環境成本嚴格納入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之中,足夠高的環境成本將迫使企業想方設法減少或避免其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倒逼企業承擔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

      第二,加強企業承擔綠色發展責任的法治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推動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自覺走綠色發展道路,需要完善的法治體系加以保障。在立法層面,要加快企業社會責任立法,在我國《公司法》《環境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關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規定的基礎上,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規定,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應當從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方式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在執法層面,市場監管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要嚴格執法,加大事前預防、事中監管和事后懲罰力度,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突破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在司法層面,通過檢察機關發起環境公益訴訟及法院發揮司法裁判的救濟和教育功能,在懲罰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同時,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各類企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第三,建立企業承擔綠色發展責任的評估體系。對企業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表現和績效進行評估,建立統一的企業綠色發展評估信息公示平臺,既有助于政府相關部門和公眾加強對企業履行綠色發展責任情況的監督,也有助于從外部激勵企業承擔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企業承擔綠色發展責任評估體系的建立,需要組建專業化的評估機構,將企業環境保護決策機制、環保技術與理念創新、環境保護責任履行情況等指標納入評估體系進行綜合考量。還要將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績效進行掛鉤,根據評估結果給予企業寬嚴有別的政策對待,通過財政、稅收等政策手段,對于在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進行獎勵,對于評估結果不符合要求、環境保護表現惡劣的企業,要給予警告甚至是處罰。

     ?。ㄗ髡邌挝唬焊=◣煼洞髮W法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上一篇:暫無信息

    下一篇:安標國家中心關于調整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審核發放流程的公告

    国产三级在线现看_国产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_av电影国产资源在线观看_av在线网站观看网址入口